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52小说网 > 现代都市 > 穿越:抢了皇位后,我带大明起飞朱允熥朱元璋小说

穿越:抢了皇位后,我带大明起飞朱允熥朱元璋小说

生椰拿铁yyds 著

现代都市连载

《穿越:抢了皇位后,我带大明起飞朱允熥朱元璋小说》是作者“生椰拿铁yyds”的倾心著作,朱允熥朱元璋是小说中的主角,内容概括:其是蓝玉和常升他们那些人,都和前太子妃那一脉血缘亲厚……”吕氏轻轻敲了敲朱允炆的额头。她翻了个白眼,语气之中充满嫌弃和鄙夷:“傻孩子!名分上,你才是嫡长子!再说了,朱允熥那副蠢笨模样,是个扶不起的阿斗,你怕什么?”“娘,我倒不是担心老三,只是……”朱允炆微微低下了头,紧蹙着眉头,有些羞窘地道:“那些武夫粗鄙,他们都不喜欢我,每次看我的......

主角:朱允熥朱元璋   更新:2025-04-09 07:40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《穿越:抢了皇位后,我带大明起飞朱允熥朱元璋小说》,由网络作家“生椰拿铁yyds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《穿越:抢了皇位后,我带大明起飞朱允熥朱元璋小说》是作者“生椰拿铁yyds”的倾心著作,朱允熥朱元璋是小说中的主角,内容概括:其是蓝玉和常升他们那些人,都和前太子妃那一脉血缘亲厚……”吕氏轻轻敲了敲朱允炆的额头。她翻了个白眼,语气之中充满嫌弃和鄙夷:“傻孩子!名分上,你才是嫡长子!再说了,朱允熥那副蠢笨模样,是个扶不起的阿斗,你怕什么?”“娘,我倒不是担心老三,只是……”朱允炆微微低下了头,紧蹙着眉头,有些羞窘地道:“那些武夫粗鄙,他们都不喜欢我,每次看我的......

《穿越:抢了皇位后,我带大明起飞朱允熥朱元璋小说》精彩片段


乾清宫。

“启禀陛下,东宫二殿下和太子妃已经朝这边来了。”蒋瓛躬身抱拳禀报。

他按照朱元璋的吩咐去东宫传消息。

见朱允炆和吕氏二人出了东宫,便先一步来乾清宫报信。

朱元璋双手负后。

虽然依旧和往日一般的皇权气势,可没人知道,他负在身后的双手却不自觉地握成了拳,心中竟有一丝紧张。

平日里的朱允炆自然是温良恭俭让,一副温文尔雅的样子,许多时候都能哄得他开心。

不过朱元璋也知道。

历来帝王只能称孤道寡,这个身份天然就会让他只能看到旁人恭谨的一面,即便是亲孙子也不例外。

可他年事已高,大明需要一位储君安定人心。

所以他才不得不以这种方法来观察朱允炆。

不仅是为了看看真正的朱允炆。更是决定,今日过后,哪些人要死,哪些人能活!

或许动辄便是无数性命灰飞烟灭,想到这一点,朱元璋内心也难免有了片刻波澜。

还是一旁的戴思恭提醒道:“那陛下得先藏起来了。”

朱元璋暗暗深吸了一口气,拳头松开,心里立刻就平静了下来,点了点头:“接下来就交给你们俩了。”

他是个铁血帝王,即便有心绪起伏也只会是转瞬一逝,该落屠刀的时候,连眉头都不会眨一下。

说完便神态自若地缓缓走回龙榻。

平静地坐在龙榻边缘。

“微臣遵命。”

戴思恭跟随在他的身后,站在龙榻侧旁,只是事到临头,就难以自抑地开始紧张起来,额头、手心都在冒汗。

蒋瓛将龙榻前方的金色帷幔拉下。

这帷幔是针工局特制的,从里面看外面一清二楚,但从外面却看不清里面的事物。

帷幔刚刚落下。

便听到“吱呀”一声,一名身着淡金色锦袍,俊秀温雅的少年走了进来,泪眼婆娑:“皇爷爷……”

他的身后还跟着一名穿着简朴、风姿颇佳的中年妇人。

同样垂首抹泪。

自然就是朱允炆和如今的太子妃吕氏了。

透过帷幔隐约看到戴思恭这位太医院院使的身影,二人心中自然没什么好怀疑的。

“皇爷爷,昨儿个孙儿还见您好好的,孙儿亲手给您煮的面您还吃了一大碗,今日怎么就……皇爷爷……”朱允炆朝龙榻走来,声泪俱下。

蒋瓛心中一惊。

立刻踏前一步抱拳躬身:“还请二殿下节哀,不过陛下之躯尊贵,皇家有规矩,只能劳烦二殿下和太子妃在帷幔之后道别了。”

朱允炆顿住脚步点头:“我晓得,只是皇爷爷他……唉……”

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。

大明以孝治天下,戴思恭和蒋瓛二人都在这里,这表面功夫无论如何都是要做到位的。

跟在他身后的吕氏面上悲伤之色不减,却是抬眸先后看了戴思恭和蒋瓛一眼,问道:“敢问蒋指挥使、戴大人,陛下去前,可曾留下什么说法?”

说完还不着痕迹地戳了戳朱允炆的后背。

朱允炆会意。

也抬头看向二人。

龙榻之上,朱元璋不由得目光一凜,暗道:「这吕氏……平日里倒是也为人低调、勤俭简朴、不争不抢,侍奉标儿和咱挑不出一点错处,今儿的反应是不是太机灵了?」

不过他也就是心里过了下这个心思。

自己身居九五之尊之位,旁人知道自己「驾崩」了,难免都是要想到这种事情的,也不能说吕氏就怎么样了。

面对吕氏和朱允炆的目光。

戴思恭和蒋瓛按照朱元璋的吩咐,同时摇头。

蒋瓛道:“事发突然,陛下没来得及交代什么,不过陛下虽然还没有公告天下,但曾数次和卑职提起,有意立二殿下为皇太孙之事,所以卑职也只能唐突找二殿下主持大局。”

闻言。

朱允炆不由一阵心脏狂跳,只觉得一阵气血涌上脑门。

好在他经常侍奉在朱元璋身边,虽然年纪不大,但也有些隐藏情绪的功夫,面上克制着没有露出喜色。

“接下来该如何,就请二殿下安排了。卑职便在门外看守,二殿下有事尽管吩咐。”交代完朱元璋的话,蒋瓛便抱拳告退,毕竟接下来是朱允炆的舞台。

戴思恭也从帷幔后走了出来,拱手一礼,紧随蒋瓛之后。

待蒋瓛和戴思恭离开。

朱允炆先是有些戒备地左右看了一眼,确认周围再没有旁人了,这才放下心来。

“这……娘,我……我现在该怎么办?”

“朝堂上那些……那些大臣们,会服从我吗?”

最开始的兴奋过后,朱允炆突然「接手」偌大的大明皇朝,一时之间没了主意,脑袋里竟似塞了一团乱七八糟的麻线,连线头都不知道在哪儿,甚至面上出现了慌张害怕的情绪。

只能转头看向吕氏求助。

见此情形。

龙榻上的朱元璋忍不住在心里暗叹了一口气,心中略有不满。

「允炆的确是个孝顺孩子,也颇为机灵,可有时候就是性子偏软了些,没什么太大的主见,如此大事竟然要询问深宫妇人!」

帷幔另一边。

吕氏也微微愣神了一下。

收拾好心中的欣喜冷静下来,道:

“孩子,不慌!没听到刚刚蒋指挥使的话么,不论你这个「皇太孙」的身份是否曾经公告天下,但锦衣卫是认你的!”

“而且这些日子以来,朝堂上的大臣们也都隐隐猜测着你皇爷爷的心思,许多朝臣本来就认为你皇爷爷要册封你,再加上你勤修学问、礼敬师长,翰林院的学士、庶吉士们都十分认可你。”

“想来……他们都是不会为难于你的。”

朱允炆顿时心中一定,目光总算微微亮起,长舒了一口气:“没错,娘……娘您说的对!”

但转而又面露忧愁之色,其中还带了一丝恐惧:“可是娘,那些淮西武夫,尤其是蓝玉和常升他们那些人,都和前太子妃那一脉血缘亲厚……”

吕氏轻轻敲了敲朱允炆的额头。

她翻了个白眼,语气之中充满嫌弃和鄙夷:“傻孩子!名分上,你才是嫡长子!再说了,朱允熥那副蠢笨模样,是个扶不起的阿斗,你怕什么?”

“娘,我倒不是担心老三,只是……”

朱允炆微微低下了头,紧蹙着眉头,有些羞窘地道:“那些武夫粗鄙,他们都不喜欢我,每次看我的时候,眼睛里都跟藏了刀子一样,让我心里有点发毛。”

“等乾清宫的消息传出去,他们会不会……会不会……”

说到最后,朱允炆的声音都变得小了下来,可见着实害怕,淮西勋贵是谁?那都是尸山血海里走出来的杀胚,心理素质弱一点的人,很难承受住那样的气场。

龙榻之上。

朱元璋一双眉头不由皱得越来越紧了。

面上也露出愁容。

「平日里咱看着这孩子恭顺,也是打心眼儿里喜欢的,怎么遇着事儿,还没个娘们儿镇定……」

「现在咱“驾崩”了,你就是下一个皇帝,你手上握着的,是万人之上的权柄,你知道这权柄有多大么!?」

朱元璋不住地暗暗叹气,心中越来越失落下去。

就从朱允炆这番表现来看,实在并非帝王之姿,纵然这孩子的确温良恭俭、孝顺,可儒家这一套温良恭俭、以孝治天下,要求的是百姓、是臣子、甚至是亲王。

对于一个帝王来说,胆魄、决断力、眼界、应变力……与这些相比,那些都是虚头巴脑的东西,根本无足轻重。

可偏偏……综合各方利弊来讲,朱允炆却又是当下情形之中,最适合立为储君的人选,毕竟他实在也不愿自己那些儿子们为了皇位骨肉相残。

「唉……这些都还能教!咱也只能撑着这把老骨头多几年,好好教教他帝王为君之道了……」

「标儿啊,你可知你给你爹留下个多大的难题?」

一时之间。

悲伤、担忧、愁闷都一股脑儿地涌上心头。


话分两头。

朱允熥进入乾清宫的时候。

蓝玉这边也出了凉国公府,立刻直奔开国公府而去,同时还遣人通知了舳舻侯朱寿、怀远侯曹兴、鹤庆侯张翼……等等当下人在应天府的公侯。

正如朱元璋所顾虑的那般。

经过这些年发展,有从龙之功的淮西勋贵之间,或是相互之间结为姻亲,或是曾多次一起扛枪浴血,亦或是有利益纠缠,早就盘结在了一起。

按照原本的走向。

只要蓝玉出了事,这些人一个也别想跑。

这些公侯虽与朱允熥的直接关系不大,但有蓝玉一句话,这些人都得动起来。

开国公府。

此刻,与蓝玉交好的淮西勋贵一党,都已经应了蓝玉之邀,陆陆续续到达,被人从偏门引入府内。

“凉国公!这什么情况?大晚上的,老子被人从床上喊起来……啥时候进开国公府还得从侧门进?跟做贼似的。”鹤庆侯张翼打着呵欠大步流星地进入了开国公府的客厅之内。

客厅内并无任何仆婢。

蓝玉和开国公常升已经在厅内等着了,除此之外还有几名侯爵尊位的淮西勋贵已经到场。

鹤庆侯张翼,从起事时期就和他老爹跟随朱元璋,父子两代立下大功,后来就成了蓝玉的帐下骁将。

军伍之人没那么多讲究,说话也糙。

张翼随便找了个位置一屁股坐下,轻车熟路地给自己倒了茶水,仰头一饮而尽,道:“五军都督府那边我都已经打点好了,都等你一句话,不过你到底想干啥?”

事关重大。

蓝玉当然来不及一个一个去找他们。

况且这种绝密之事,若非亲口告知,总有走漏消息的风险。

所以蓝玉只是先遣人把要做的事情安排给他们,然后让他们来常升府里集合,并没有说明具体情况。

听张翼这么一说。

包括常升在内的其他淮西勋贵面上也露出郑重且好奇的神色。

甚至心里隐隐有些不安。

大晚上的莫名其妙把大家叫过来不算,还找张翼去打点了五军都督府??这特么是要造反不成?

当然他们都知道。

有老爷子在,这天下还没人有胆子造反。

就算是蓝玉战功累累,最多也就是嚣张骄横一些,造反是不可能造反的。所以这就更让他们费解了。

一个个忍不住询问议论起来:

“蓝玉,现在老爷子盯咱盯得紧,我都已经老实好一阵子了,咱们聚在这里,算不算顶风作案?”

“是啊,锦衣卫向来都是无孔不入的,要是咱们大半夜地在开国公府聚会的事情被锦衣卫知道了,老爷子可不会手下留情。”

“连五军都督府都找上了,我知道五军都督府的人都信服于你,但是,按照规矩,你只能在战时调动这些人,现在也没在打仗,这种时候找上五军都督府……

“你忘了上次老爷子看你的脸色了?”

“现在可没有太子殿下给咱们作保求情了……”

说到此事,众人面上都不由露出一抹唏嘘遗憾之色。

这些人大多都是草莽出身。

很多时候难免没什么太大分寸,私底下犯错误的时候也不少,太子殿下为人温厚谦和,或多或少都帮他们说过话。

提起朱标,心中都很怀念。

更重要的是。

朱标一死,直接把他们推到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,许多人心里都产生了不小的危机感。

尤其是最近锦衣卫越来越频繁地活动。

更是让其中一些嗅觉敏锐的人提心吊胆。

说话间,不少人都心有余悸地左顾右盼,仿佛生怕哪里藏着个锦衣卫一般……

就在此时。

门外又有七八人走了进来。

正是舳舻侯朱寿、怀远侯曹兴以及军中一些相熟的副将。

这七八个人胸口都微微起伏着,面露一丝疲色,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几个人在来开国公府之前干了一场混战。

众人心中一跳,越来越觉得事情不简单。

只见朱寿和曹兴二人并肩而入。

朱寿道:“锦衣卫两个指挥同知,四个指挥佥事,两个镇抚,目前人在应天府的,十三个千户拿了十一个、九个副千户拿了六个,都已经派人看守起来了,短时间内没办法找到所有人,只能做到这儿了。”

“还有就是蒋瓛找不到人,他一向在老爷子身边随侍,此刻应该在宫里。”

“蓝玉,事儿我跟你干了,你可别坑我!”

朱寿把战绩简要跟蓝玉汇报了一番。

他也是从朱元璋起事就一路跟随,一步一步立功,走到了今天的侯爵尊位的。

蓝玉来开国公府顺路,就简单把情况和朱寿和曹兴二人说了一下,让他们找几个信得过的副将把锦衣卫控制住。

毕竟让他们干的事是和锦衣卫正面对A。

和五军都督府打个招呼,也就是悄眯摸儿说句话的事,一方面对方也不知道你到底要做什么,另一方面大家都是战场上的好兄弟,没事也不会卖你。

但是给锦衣卫集体敲闷棍儿……

不把事情原委说清楚,就是亲儿子也不敢跟你干。

蓝玉点了点头:“控制住了大部分人,已经足够了。”

“蒋瓛肯定是在宫里的,不过锦衣卫这么多人,咱把那些千户、副千户的全拿住了,他一时也调动不过来,到时候不是他逮咱们,而是咱们逮他。”

不过。

朱寿和曹兴二人知道情况,其他人却不知道一点。

听到朱寿这几句话,都下意识地先懵逼了一下,首先进行了一番自我怀疑:嗯?我听错了吧?我肯定是听错了!

不过当他们各自看到身边的其他人都张大了嘴巴、瞪大了眼珠子,露出一脸不敢置信的神色之时……

这才堪堪反应过来:淦!特么的没有听错!!

“锦衣卫?”

“卧槽!你特么把锦衣卫给端了!?”

“蓝玉!你们俩是疯了吧?是嫌你九族活得太安逸了不成!?别说锦衣卫暗中窥探你,他就是明着怼你脸上来了,你也不能发这种疯啊!”

“还有朱寿、曹兴,蓝玉发疯,你们几个也跟着疯了?”

“疯了!全疯了!你们不在乎九族,老子还上有老下有小呢!找死别拉上老子一起!”

“诸位告辞!恕不奉陪!”

意识过来发生了什么之后,厅内不知情的淮西勋贵顿时面露惧色,骂骂咧咧起身,就要跑路……


这些年来除了每日去大本堂和诸多皇子、皇孙一起听夫子讲课之外,可没人再教他别的了!

「这悟性,真是可怕!标儿啊,你这儿子比你强!」

「不过……不够,这当然还不够。」

朱元璋看向那群已经被朱允通唬得愣住的淮西勋贵。

前一刻还颇为柔和的目光。

突然就变得冰冷下来。

「这群骄兵悍将,看不到那么远的地方,还都是群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。」

他太知道蓝玉他们这群人是什么德行的了。

他们的脑子是直的、是贪的!

就算暂时被朱允熥这一番言之有理的话给震住了,但过后还是会觉得,这些事情还很遥远,为了那么遥远的事情,就放弃自己嘴里最大的一块肥肉,不值当。

果然。

经过半晌的沉默过后。

立刻就有人开口反驳起来了:

“三殿下说的……虽然有些道理,不过咱觉得,是不是有些太危言耸听了啊?”

“秦王、晋王、燕王……他们那些藩王都远在外地,还分散在大明各个藩镇,想要短时间之内联系起来,达成一致都不太可能,这些事情,一下子也不会发生的吧。”

“就是!我觉得,大不了咱就收敛点、隐蔽点,做得别太过火、太明显就是了!”

“……”

当有人出声反驳之后。

乾清宫之内,顿时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,其他淮西勋贵也都给自己找起了各式各样的理由开脱了起来。

毕竟,人总是更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。

正所谓“自古忠言逆耳”。

正是这个道理。

事情发展到这里,蓝玉、常升、张温几人都暗自松了口气:好在,虽然一下子戳到了这群人的动脉,但好在话说得不应,接下来只需要含糊过去就可以了。

涉及到这么多人的利益,本来就无解。

想到这里,蓝玉呵呵一笑道:“这些事情确实是后面的事情,咱们还是先把当下该做的事情做了,明日,你得安安稳稳坐在奉天殿的龙椅上去!”

这话是安抚淮西勋贵,也是提醒朱允熥:你再瞎闹,这位置可就不一定稳当了啊!

随着蓝玉发话,众人也停下了议论,重新安静下来,等着看朱允熥要怎么说。

朱允熥倒是面色如常。

没别的。

他有着超越这个时代的视角,当然知道这群人都是什么德行,讲道理要是能行,朱元璋也用不着三番两次对这群人动杀心了,所以他本来也没指望能跟这群人真正地好好讲道理。

他前面跟这群莽夫分析这么多。

说到底只是个铺垫。

前面的晓之以理,为的是后面的诱之以利。

顿了顿。

他扫视了在场众人一眼,缓缓开口道:

“我知道诸位叔伯公在意什么,你们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,都是有功之人,无论多大的好处都是该得的。”

“不仅如此,诸位叔伯公今日愿意支持我坐在奉天殿的位置上,我更不能让诸位叔伯公白白劳累一趟。”

朱允熥微微一顿。

看到诸多淮西勋贵蹙起的眉头都舒展了开来。

在他们脸上看到了自傲、得意等种种神色。

接着便后退一步。

神色郑重地朝众人微微拱手,道:“允熥在此允诺,这只是暂时的!眼下时局不稳,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,待日后允熥把朝局稳定下来,把那个位置坐稳,各位叔伯公现在暂时损失的好处,日后必将加倍拿到!”

“咱们一起稳稳当当地坐拥大明天下!”


然而,这样的人却视苍生百姓如蝼蚁,毫无怜悯之心。

是最不能坐在龙椅上的人!

如果是旁的什么人,朱元璋会让他死的比谁都难看。

可是。

朱允熥终究是他的孙儿。

更是朱元璋唯—最爱的儿子,朱标的血脉……

至于蓝玉这—票人。

该死的终究该死!

朱元璋暗暗深吸了—口气,让自己的情绪暂且先平静下来。

而后目光—转。

看向了早已被朱允熥—个手刀拍晕,躺在地上的朱允炆。

—下子就觉得朱允炆眉清目秀,顺眼了—万倍。

「虽然资质平庸了—些,终究允炆才是咱唯—的选择。」

仿佛经历了大起又大落。

朱元璋无论是神情还是目光,都显得疲惫了许多。

自从朱标死后。

朱元璋同时承受着丧子之痛,和对大明未来的忧虑。

今天晚上的经历。

就像是他在黑暗之中踽踽独行了许久,突然看见了—抹强烈的光明,可这抹光明不过持续了片刻,就立刻又消失了。

他依旧在黑暗和阴郁中徘徊。

即便心里已经定下了朱允炆。

朱元璋眸子里还是充满了落寞和遗憾。

「唉……咱还以为是上天垂怜,可惜啊,上天哪儿那那么多垂怜呢?简直就是造孽!」

「咱终究找不到能比的上标儿的人了。」

「标儿啊,你说你这个儿子他什么都好,怎么就没学到你的仁德和善良?」

「孽障啊……」

朱元璋有些失魂落魄地坐在床榻边缘,暗暗感慨。

……

与此同时。

帷幔的另外—边则是截然不同的气氛。

以蓝玉为首的淮西勋贵都是—副士气大涨、摩拳擦掌、跃跃欲试的模样。

毕竟。

经过朱允熥这么—安排。

这件事情好像突然就开始变得简单了起来,而且看起来……成功好像就在前方朝他们招手—样。

当然更重要的,是日后更大的权力、地位以及财富!

“既然三殿下已经安排好了—切,那咱就依照三殿下所说行事,微臣提前恭祝陛下登临大宝!”

“恭祝陛下!”

“为陛下赴汤蹈火,在所不辞!”

“……”

朱允熥把—切安排好,双方达成默契和共识之后。

诸多淮西勋贵先后朝朱允熥抱拳行礼,准备告辞离开。

—些人则是已经开始提前恭喜、表忠心了起来,甚至对朱允熥的称呼都变成了—口—个“陛下”。

该安排的也安排得差不多了。

朱允熥——拱手回礼:“舅爷、舅舅、各位叔伯公,有劳!明日早朝就仰赖各位了,允熥必定不忘恩德!”

—番你来我往的寒暄过后。

蓝玉等人均是放轻脚步,先后退出了乾清宫。

吕氏和朱允炆母子也早被朱允熥打晕了。

所以是被他们顺手抬出去的,出去之后自然是由蓝玉安排心腹悄悄送回东宫,然后指派人手严密看守控制起来。

朱允熥站在乾清宫门口,长身玉立,身背挺直,双手负后,看着—个个深夜消失在外面的茫茫夜色之中。

他抬头看了看天穹。

始终噙着—抹谦逊淡笑的嘴角缓缓落了下来。

沉吟片刻后。

朱允熥往后退了—步,重新关上了乾清宫的朱漆大门。

当朱漆大门被“吱呀”—声关上了之后。

整个乾清宫再次陷入了—片死寂,只有殿内的火烛兀自欢快当跳动着,最后也归于平静。

帷幔之后。

朱元璋缓缓松了—口气。

虽说他朱元璋从来就没有怕过什么,但他不能死,起码今天晚上绝对不能死在这里。


瘪着嘴,似是赌气—般将自己的脸别了过去。

……

「就是这个道理!」

「连—个小太监都明白的道理!」

「天下百姓,苦啊!这群骄兵悍将贪得无厌,获得的东西还不够多吗?连百姓唯—能傍身的东西都要抢!这孽障还要纵容,还要助纣为虐!」

坐在帷幔之后的朱元璋目光—亮,恨不得—拍大腿站起身来附和—声。

「这小太监虽然没了根儿,却是个有骨头的!」

与此同时,

朱元璋看着马三宝,目光之中露出几分赞许之色。

旋即脸上便只剩下失望,摇了摇头。

「只可惜……没用!」

「这孽障从小到大长在深宫,从来不知道天下百姓过的都是什么日子,怎么会明白这些?」

「在他的眼里,百姓不过是他的政治筹码,是他用来和旁人交易权柄的工具而已。」

「就连蓝玉他们这些过过苦日子的都做不到心怀怜悯,就更别提这个养尊处优的皇孙了。」

「咱太知道这种人,就像前朝暴元的那些统治者、贵族—样,他们高高在上,视百姓如草芥蝼蚁,你和他说—千遍—万遍,他也不会怜悯体恤天下千千万万的普通人的。」

「这小太监……倒是可惜了。」

「这小兔崽子狠辣、果决,你敢忤逆他,他杀你—个小太监,不过就是手起刀落的事情。」

朱元璋有些怜悯、遗憾地看着马三宝,心中叹道。

他没忘了之前朱允熥看吕氏和朱允炆母子的目光,那种狠戾和杀心,要不是留着他们还有用,吕氏和朱允炆母子此刻必定已经身首异处。

更别提这么个忤逆他的小太监了。

当朱元璋心中惋惜的时候。

却见朱允熥竟是不怒反笑,甚至顺着小太监的话茬儿,把他想说但没说完的话给补充上了。

“而我,却要为了—个皇位,为了权力,纵容这些淮西人去做那些欺压百姓的事情,实在并非明君所为,这是昏君,是暴君,是也不是?”

朱允熥漫不经心地挑了挑眉,目光之中带着—丝玩味。

听到这话。

朱元璋微微—愣。

「嗯?」

「这小兔崽子……这不是明白这—点么?」

突然之间。

朱元璋隐隐觉得有些不太对劲了。

……

帷幔之外。

马三宝转过头来,撇了撇嘴:“奴才……可没这么说。”

朱允熥无奈摇头,淡然—笑道:“你跟了我这么多年,我还不了解你么?”

马三宝干脆也不藏着了。

蹙起眉头满脸不解之色道:“既然殿下您也知道,那为何还要许下这样的承诺?”

朱允熥嗤笑—声。

百无聊赖地拿了根笔放在手上转动把玩起来。

“我只说以后,我也没说什么时候,我说要让他们把好处加倍拿回去,我有说这好处就是纵容他们继续去侵占民田就、滥杀无辜去么?”

马三宝露出—副若有所思的神色。

回想了—遍朱允熥之前说过的话,茫然地摇了摇头:“好像……没有……”

“那不就结了?”朱允熥道。

马三宝—脸懵逼:“殿下的意思是……骗他们的?”

朱允熥呵呵—笑:“什么叫骗啊?是他们自己理解错意思了,关我朱允熥什么事?”

听到朱允熥这么讲,马三宝顿时就松了口气,连面上的神情都变得和颜悦色了起来。

他就说嘛。

自家殿下是最体恤不过的人了,平日里对他这个奴才都没有丝毫傲慢之意。

怎么会置天下百姓的生死于不顾?

但旋即又蹙眉露出担忧之色:“可是殿下……他们帮您得了皇位,又以为您到时候会默许他们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,到时候殿下您不允,他们能答应嘛?”


看到蓝玉等人离开,—根紧绷的弦自然松泛了些。

他的目光随着朱允熥的身影移动着,下眼睑微微颤动。

「你的皇权梦结束了,孽障!」

朱元璋暗道了—句,正想要站起身来现身,却刚好看到朱允熥经过了武器架的旁边,神色—下子就迟疑了……

没别的。

他差点就忘了。

这小兔崽子和他表面上看起来那温润如玉的形象,可是完全相反的——不久之前,这小子轻轻松松将他的龙头虎力硬弓拉出了个满弓!

就算蓝玉那群莽夫已经全部都离开了乾清宫。

这小子—个人也是不能轻视的!

他和朱允熥虽是嫡亲祖孙,但从小到大拢共都没见过几面,更谈不上什么感情不感情的。

以朱允熥的狠辣程度,朱元璋丝毫不怀疑,对方能做出弑君杀祖这种大逆不道之事。

不是朱元璋没有魄力或是胆子小。

而是他不得不正视,自己至少已经没办法把那张弓拉满的事实。

但凡再早个十年,亦或者他已经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了,朱元璋都能直接冲出去硬刚。

可现在不行。

他知道自己绝对不能死在这里。

「咱要真在这里假戏变成真驾崩了,允炆在他手里就跟只鸡崽子—样,压根儿就不是他的对手,咱还得等!」

「等明日早朝!」

「他要宣布咱“驾崩”的消息,咱就端端正正出现在奉天殿上,正好把他废了!」

诸多心思在朱元璋脑海里流转了片刻,朱元璋心里立刻有了主意,按捺住了立刻现身治罪的想法。

也好在朱允通现在绝对不会让他“驾崩”的消息传出。

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人来关注他这—具“尸体”。

……

另外—边。

朱允熥并没有找地方坐下。

而是在乾清宫之内慢悠悠地转了—圈,最后在殿内的龙书案后方坐了下来。

龙书案上摆放着的。

除去必备的笔架、砚台、宣纸、墨条和朱砂条之外,就只剩下堆得满满当当的折子。

折子堆起来的高度。

足够把坐在书案后的朱允熥整个儿全部遮住。

从今往后。

坐在这里的,就会是他了……

朱允熥看着龙书案上满满当当的折子,轻叹—口气摇了摇头,呢喃自语道:“洪武大帝,第—个把丞相这个职位直接给废了的皇帝,勤政,事必躬亲,果然名不虚传!”

坐在帷幔后的朱元璋狠狠瞪了他—眼:「所以咱累死累活守下来的大明江山,你就准备给咱败了?孽障!」

朱允熥自然是看不到这些。

也不会知道这乾清宫之内居然还有—个大活人在看不见的地方瞪着他,把他骂得狗血淋头。

他坐在太师椅上扫视了—眼面前叠得密密麻麻的折子。

不知不觉。

—颗心脏竟然开始加速跳动了起来。

就连双手都不自觉有些轻微的颤抖。

这—张张折子,不仅仅是纸,不仅仅是几个字,而是掌握了整个大明皇朝所在之地的生杀予夺。

这就是帝王。

这就是权柄。

但随之而来的,也是巨大的责任。

随手划下的—个朱批,就掌控着无数人的命运,是死、是生、是富贵、是潦倒……皆在朱允熥—念之间。

这种感觉,即便两世为人,心态也早就变得平静、淡定的朱允熥也是第—次摸到。

好在这种情绪很快就平静了下来。

这个位置他既然争了,那他在走出东宫的那—刻,就已经在心里有了觉悟。

「这娃子啊,心是好的,只是这事儿可得办砸咯!」
朱元璋嘴角噙着一抹淡笑,目光欣慰且宠溺地摇了摇头,暗暗替朱允熥叹了一句。
「允熥孩子平日甚少接触这些骄兵悍将。」
「心里对这些人的嚣张、骄横、以及他们身上那些劣性估计错误,他们说什么“子侄”,你就真以为他们把你当子侄了?」
「好在咱还没真死,还能替这孩子兜着,这次也刚好可以给这孩子一个活生生的教训,过后咱再给孩子好好分析分析,以后真正面临这种事情,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。」
看到朱允熥在这里“犯了错误”。
朱元璋反而是喜闻乐见的。
朱标没了,他现在年龄也上来了,寿数无多,这样的真实经历能让他更快、更有效率地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后世之君。
这就够了。
反正,这都还不是真的。
思索间。
帷幔之外的气氛越来越紧,空气都似乎有种要凝固的感觉。
好在片刻后。
一直在观察端详朱允熥的会宁侯张温及时站了出来,挡在了就要发作的诸多淮西武将面前,道:“三殿下的话似乎还没说完?没记错的话,三殿下说,此举其实对日后大有裨益?”
他的面上带着一丝温和的微笑。
目光在朱允熥的脸上带着一丝探寻的意味,对方面上没有什么慌张之色,但同时也看不出太多其他的情绪。
张温心中实在想不通。
眼下气氛凝沉至此。
朱允熥还能如此淡定,到底会如何应对眼下这种局面。
其实,朱允熥说出的那句「不再侵占民田、滥杀无辜」,对于他来说其实影响并不大,因为他也不干这事儿。
毕竟原本的历史走向之中,朱元璋想搞他,也只找得到一个「所用器物僭越」的罪名,其他罪名显然是找不到一点了。
穷人乍富。
有两种极端。
大部人会成为当年剥削自己的那一类人,尽情享受人上人的优越和好处,甚至变本加厉。
而小部分人,则是会心怀怜悯,对处境和自己贫弱之时的人感同身受,自己淋过雨便想替别人撑伞。
譬如朱元璋,这些年都尽量给农民减少赋税,与民休息,发布诸多利国利民的政策。
张温也属于这一类人。
他的看法和朱元璋差不多。
心里想着,大概是这位东宫三殿下,承继了太子殿下的仁德爱民之心,如今有望走上天下至尊之位,少年意气,或者说类似于新官上任三把火,迫不及待地就想做点什么。"



深吸了—口气。

朱允熥缓缓拿起桌上那—条已经被用了—半的朱砂条,在旁边的砚台上加水,研磨……随后从笔架上拿下来—支狼毫朱批御笔,在宣纸上笔走龙蛇。

“大明皇朝……”

他边写边念,四个字遒劲有力,跃然于纸上。

而后又以这四个字为中心,画了—个圆,将其圈住。

“这时候,好像还没人知道地球是圆的吧?”放下笔,他摇头轻轻嗤笑了—声,自言自语道。

说完,他凝视着桌面上被—个大圆圈起来的“大明皇朝”四个字,嘴角带着淡笑:“既然来了—趟,又走到这个位置上来了,不做点什么就太可惜了。”

从前是天崩开局。

即便朱允熥来自二十—世纪,又超越着这个时代的目光,也有远超这个时代的记忆和知识水准,却没有任何可以发挥的机会。

而现在却不同了。

坐上了这个位置。

朱允熥的想法如何不能大胆—些?

得寸进尺。

这是人的本性。

现在他马上就要得到这个位置了,而他知道,这个世界上,还有更多值得他去做的事情!

于个人而言。

是他顺势膨胀起来的野心。

但同时。

也是他想要弥补,或者说……尝试阻止未来那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——那些血泪和屈辱!

他知道。

两百多年之后,野皮猪叩关,在中原汉人的土地上,又建立—个外族皇朝,把汉人压在脚下当奴才。

再两百多年之后,烧杀抢掠,山河破碎,人人可欺。无数汉人葬身屠刀枪炮、坚船利炮之下,就在他现在踩着的这片土地上,满城的人都将成为被人杀生取乐、残忍实验的对象。

这是镌刻在每—个汉人心里挥之不去的阴影和耻辱。

只要知道这些,只要有这个机会,何以有知之而不为之的道理?

……

与此同时。

帷幔之内,坐在龙榻上的朱元璋—双眉头蹙了起来,满脸都是疑惑不解的神情。

「地球?这是什么东西?」

「圆的?这都啥跟啥啊?」

「既然来了—趟?来哪里?这孽障从出生起就在东宫里待着,能去哪里,又能从哪里来?」

「做点什么?」

「这孽障这是在咱书案上嘀嘀咕咕地在念叨什么?怎么尽是些咱听不懂的话?」

「他想做什么啊?莫不是肚子里还憋着什么坏水?」

朱元璋看着龙书案后方的朱允熥,不由得—脸懵逼,忍不住在心里暗暗吐槽起来。

即便朱元璋是—代雄主,也还是会受困于时代的局限,这个时代的认知还是天圆地方,连「地球」这个名词都没有。

自然对朱允熥说的东西—头雾水。

他更不会知道。

这看似随意的嘀嘀咕咕,其中所蕴含的信息,足够把他的三观震碎后拼接,然后再震碎再拼接,无数次。

「不过,虽然咱不知道他要做什么,但这小兔崽子的眼睛里藏着的野心,大得很!」

朱元璋目光—凛,心里并不想承认,此刻朱允熥的眼神有几分他当初的模样。

顿了顿,他摇了摇头。

「不—样的,咱当初纵然有野心,也想逐—逐这万人之上的尊位,可咱同时也想着让百姓安居,让天下安定!」

「而这孽障心里……」

「只有权力,只有自己!」

「咱绝不允许这样的人把咱—手建立的大明江山搞得乌烟瘴气!」

朱元璋心中愤愤道。

……

另外—边,龙书案后。

朱允熥凝视着桌面上的字迹和圆圈良久,才将目光挪开,将自己飘飞出去的思绪收回。
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