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朱连的现代都市小说《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崇祯朱连结局+番外小说》,由网络作家“文盲写小说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唰--皇极殿瞬间冷的让人不寒而栗。魏藻德直接愣在原地。前一刻还是高高在上的内阁首辅,一人之下万人之上;眨眼间就要身首异处,三族被灭。他呆呆的看着崇祯,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他没想到,崇祯竟然敢杀自己!不,不止杀人,还要灭他三族!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低着头,双拳紧握。不是害怕,是激动。陛下终于对这帮误国误君的文臣下手了。太解气了。李若琏见冲进来的锦衣卫站在原地发愣,马上怒道:“你们四个是聋子吗?还不拉下去行刑!”四个锦衣卫得到命令后不由分说,架起魏藻德拖出大殿。内阁首辅魏藻德终于缓过神,但是心态已经崩了,千算万算也没算到崇祯灭他三族。他指着群臣喊道:“诸位同僚,我平日里待诸位不薄,帮帮我!”兵部尚书张缙彦闭着嘴一声不吭。现在的他已经自身...
《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崇祯朱连结局+番外小说》精彩片段
唰--
皇极殿瞬间冷的让人不寒而栗。
魏藻德直接愣在原地。
前一刻还是高高在上的内阁首辅,一人之下万人之上;眨眼间就要身首异处,三族被灭。
他呆呆的看着崇祯,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
他没想到,崇祯竟然敢杀自己!
不,不止杀人,还要灭他三族!
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低着头,双拳紧握。
不是害怕,是激动。
陛下终于对这帮误国误君的文臣下手了。
太解气了。
李若琏见冲进来的锦衣卫站在原地发愣,马上怒道:“你们四个是聋子吗?还不拉下去行刑!”
四个锦衣卫得到命令后不由分说,架起魏藻德拖出大殿。
内阁首辅魏藻德终于缓过神,但是心态已经崩了,千算万算也没算到崇祯灭他三族。
他指着群臣喊道:“诸位同僚,我平日里待诸位不薄,帮帮我!”
兵部尚书张缙彦闭着嘴一声不吭。
现在的他已经自身难保,帮魏藻德求情根本不现实。
就算他没罪,也不会帮。
魏藻德已经完了,彻彻底底的完了。失去内阁首辅位子的他只有一个作用:顶在前面还能吸收皇帝的怒火。
正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!
老老实实认罪还有活路,跪地求情肯定会引火烧身。
其他大臣你看我我看你,一个个欲言又止,欲拒还迎。
若是在平时,肯定有人跪下来求饶。
但今天情况不同。
崇祯先是通过太子南迁把朝中大臣分为两派,去南京的大臣怕被剥夺资格,肯定会皇帝他站队。
借钱的时候,他只点了内阁首辅魏藻德,兵部尚书张缙彦,成国公朱纯臣还有工部尚书范景文的名字。
他们四人虽然身居高位,却彼此不合。
魏藻德担任首辅仅仅六个月,羽翼尚未丰满。没被点名的大臣为了自保,会持观望态度甚至向皇帝站队。
最后。
他给魏藻德定罪时说的话表情自己的态度:你们都有罪,朕可以选择性无视。
于是,被点名的这几人被孤立了。
有人真心打算求情吗?
有,而且不少。
求情是一个充满学问的行为,众人想求情却不愿第一个站出来。
毕竟枪打出头鸟!
此时站出来求情,崇祯肯定会把怒气撒到那个人身上。
后果可能比魏藻德还要严重。
一帮官场老油子你看我,我看你,谁都没吱声。
就在他们犹豫时,殿门外丧失理智的魏藻德开始破口大骂:“朱由检!昏君!”
“在位十七年昏庸无道,误国误民!”
“大明朝就要毁在你这个亡国之......”
魏藻德的声音戛然而止,是锦衣卫让他闭了嘴。
过了会儿,一个锦衣卫回来复命:“陛下,内阁首辅魏藻德已经被斩首。”
皇极殿内,针落可闻。
成国公朱纯臣见众臣都跪在地上,唯独自己站着,很是突兀。于是悄悄弯腰,屈膝,轻轻下跪。
全程没发出一点声音。
崇祯冷笑:“成国公,刚才你站起来作甚?”
朱纯臣浑身一颤,
跪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,低声回答:“万...万岁,臣刚才想制止魏藻德。”
“呵!”崇祯不屑的一笑,在他眼里,朱纯臣已经是个死人了。
“内阁首辅魏藻德已经伏法,现首辅位置空缺,诸位可有人选推荐?”
文武百官跪在地上交流眼神后,默不作声。
魏藻德是崇祯十三年状元,擢为翰林院修撰,从六品。
崇祯十六年八月入内阁担任阁臣,崇祯十七年二月担任首辅。
他用时不到四年,便从一个六品官员升为二品大员。用了半年时间从阁臣升到内阁首辅,可以说是大明朝升职最快的官员没有之一。
同时也是下场最惨的内阁首辅,没有之一。
此时内阁首辅的位子,在文武百官眼中比流贼还可怕。
见众人不语,崇祯提议道:“朕打算让李御史入阁担任首辅,如何?”
一众朝臣听罢纷纷松了口气,在三位阁臣的带领下跪地说道:“陛下圣明。”
崇祯点头:“即日起,李邦华入内阁担任首辅大臣。至于吏部和礼部尚书的缺,容朕想想。”
魏藻德本就担任礼部尚书一职,二月初的时候前吏部尚书李遇知告病还乡,崇祯便让魏藻德担任两个部门的尚书。现魏藻德已死,职位空缺。
兵部尚书张缙彦不出意外的话,也会出意外,需要找人补缺。
他目光在朝堂上扫视一圈,片刻后有了主意。
“兵部尚书张缙彦,你可认罪?”
张缙彦终于等到了这句话,他伏在地上声音无比悲怆:“臣有罪,求陛下开恩。”
“好,既已认罪,就免去你兵部尚书一职,听后发落。”
“谢陛下隆恩。”张缙彦见崇祯没有追究的意思,松了口气。
“即日起,李邦华卸任御史一职,转任兵部尚书;内阁大臣邱瑜迁吏部尚书;内阁大臣范景文兼任工部和礼部尚书;内阁大臣方岳贡迁户部尚书。”
“如何?”
“陛下圣明,我等谨遵圣上旨意。”在四位内阁成员的带领下,文武百官齐声跪倒。
见没人反对,崇祯长舒一口气。
他这么安排是有道理的。
李邦华是带兵的好手,兵部尚书一职非他莫属。
邱瑜为人忠诚,原来在礼部担任左侍郎,没有党派适合去人事部门管事。
范景文为人清廉,工部干的全是花钱的活,让他继续担任下去最为合适。至于礼部,现在这个情况可有可无,随便找个人安排就行。
最关键的户部他选择了方岳贡,方岳贡以清廉闻名,户部就缺这样的干部。(户部尚书在前尚书倪元璐辞职后一直空缺,具体事务由左侍郎王正治处理)。
“汝等回到衙门各司其职,不得有误。”
“臣等遵旨。”
“没被点名的人可以走了,襄城伯,内阁和被点过名的人留下。”
没被点名的文武群臣如获大赦,纷纷站起身,忙不迭的叩头离开。他们身上都不干净,只要皇上愿意查,肯定有所收获。
他面无表情的喊道:“刘总兵坠马伤到哪儿了?能不能站出来让我瞧瞧?”
刘泽清的声音再次响起:“刘都督见谅,属下刚敷了药,不能见风。”
“太子殿下就在本官身后,你还不出来施礼?”
见刘泽清不露面,刘文耀搬出了太子。只有亲眼看到刘泽清,才能按照计划行事。
一旦杀的不是刘泽清,后果不堪设想。
这座土城根本无法招架一万五千人的围攻!
刘泽清犹豫片刻后,用极其缓慢的速度从马车里钻出来。他钻出来的同时,附近的亲兵纷纷上前,将盾牌高高举起。
他走下马车踩在柔软的沙土上,拱手施礼:“臣刘泽清参见太子殿下。臣坠马受伤不能受风,只能用盾牌挡着点,望太子殿下见谅。”
朱慈烺转身从刘文耀身后钻了出来,他让太监们高举火把,火焰的红光将他那稚嫩的脸颊映的通红。
“刘泽清,本宫(明太子在官员面前正式的自称)看不清你的脸。”
刘泽清抬头望城头看,确认是太子无疑后,心里悬着的一颗石头终于落了下来。
只要太子在,军饷就跑不了。
他吩咐张远:“拿火把来,让皇太子殿下看清楚些。”
沾了油的火把刚拿过来,不等张远高高举起。
只听轰的一声巨响。
大地为之颤抖,烟雾和灰尘腾空而起,碎石铅丸四散开来。
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起,先是一团浓烈的烟雾喷涌而出,紧接着巨大的冲击力和爆炸的碎片飞一样的向四周射去。
离爆炸点近的士兵和战马首当其冲,运气好的士兵只受到了声波攻击。
他们纷纷捂着脑袋和耳朵,身体不受控制的从战马上跌落。战马在巨大的声响下受惊嘶鸣,挣扎着逃向远方。
运气不好的直接被碎石和铅丸射中,有的鲜血直流惨叫不止,有的血肉模糊直接丢了性命。
痛苦的哀嚎声,战马的嘶叫声,求救声,询问声,喊声,哭声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,让场面十分混乱。
离爆炸点远的也受到了波及,好在这些士兵和战马早已习惯了炮火声,稍微调整后就恢复了队列。
“妈的妈我的姥姥,怎...怎么回事?”一个士兵捂着半聋的耳朵,看着远处的浓烟艰难的咽着唾沫。
“不...不知道,好像是总兵大人的马车炸了!”
“总兵,总兵大人没事吧?”
“应该没逝...走,去看看!”
铁门关外的士兵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,有人猜测是城内开炮,也有人认为是天降异象。但无论发生了什么,他们都想看看总兵大人的情况。
近五千骑兵一边警戒,一边朝发生爆炸的地方聚拢。
城墙上。
刘文耀站起身,将压在身下的太子拽起来,“太子殿下,您没事吧?”
朱慈烺拍了拍衣服上的尘土,表示没事。他急不可耐的走向城墙,扒着上面的垛口往下看。
爆炸产生的烟雾和灰尘已经散去,现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深坑!
深坑直径有一丈,深度也将近一丈。焦土、碎石以及各种残骸散落一地。
“刘都督,找到刘泽清了吗?”朱慈烺问。
刘文耀借着月光使劲看了又看,最后指着深坑远处的一具残骸说道:“应该是死了!”
朱慈烺长长的松了一口气,他半个身子倚在垛口旁,声音疲惫:“那就好,那就......”
不等朱慈烺把话说完,城外突发状况。
这件事一旦被做实,朝堂上晋党的势力会遭到毁灭性打击,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山西商人轻则一蹶不振,重则人死财空。
商号怎么挣钱?
一方面靠朝廷的免税政策,另一方面靠走私。
借着给朝廷运输的机会,将大量走私物品塞进商队之中,遇到检查便亮出朝廷的通关文牒,两个字:免检!
走私的物品有火器,火药,铁矿。
只要运到边关就能获得暴利!
他们一旦在朝中失势,附庸在他们麾下的商号特权也将随之消失。
没有特权就没法走私,更没办法获取暴利!
看着堂下跪着的这些人,崇祯心中渐冷。
党崇雅是晋党领袖!
建奴为什么能发展起来?
朝堂上有晋党,下面有晋商。
晋商在正常贸易之外暗中为建奴输送军需物资,同时让晋党成员提供朝廷内部情报,诬陷忠臣,排除异己,并借机大捞特捞。
历史上建奴入关后,顺治没忘记给他们立过赫赫功业的八大晋商,在紫禁城便殿设宴,亲自召见了他们,并赐给服饰。
只有八家吗?
非也,这只是贡献最大的八家!
陕西,山西,山东,浙江,徽州,湖广的商人都干过类似的事!
这些人,都得死!
不,死亡对他们来说太仁慈。
抄家,男的千刀万剐,女的全部送入军中。
不过当务之急是擒贼擒王,先把卖国最多的晋党晋商灭了。
晋商有钱,拿到他们的钱朝廷才有免全国田赋的底气。
这些晋商总部虽然不在京师,但京师东边的通州是运河码头。商号为了做生意,大多把银子留在了京师。
至于其他商号,崇祯短期内没有动他们的想法。
朝廷的运输能力无法满z足边关需求,如果把所有商号都灭了,边军会乱!
他淡淡的问:“李阁老,你怎么看?”
众人齐齐看向李邦华。
李邦华拿着信问:“海柯,你真的与此事无关吗?”
“阁老明察,我从未与流贼通过书信。”
“可是这信中附着你写给刘宗敏的信,字迹也是出自你手,你又该作何解释?”
沈维炳后背发凉,他诧异的从李邦华手中拿过书信,仔细辨认起来。
那封信上的字迹确实与他的笔迹十分相似,但细看之下还是能看到些许不同。
他举起信解释道:“诸位请看,这几个字的字迹与我的笔迹虽然相似,但细看之下有三处不同,也就是说,这封信是模仿的。”
有几个熟悉沈维炳的人看过后纷纷点头,细看之下确实有不同的地方。
李若琏悠悠说道:“有没有一种可能,这三两处不同是沈大人故意为之?好在东窗事发的时候撇清关系?”
“你...”沈维炳指着李若琏想爆粗口,但话到嘴边还是忍住了。
这家伙可是锦衣卫指挥使,惹不得。
“其他人怎么看?”崇祯看向其他人。
见东林党和晋党同时出事,其余各党纷纷驻足观看,一言不发。
越是这种时候越要保持安静,否则极易引火上身。
崇祯要的就是这个效果,他冷笑着说道:“沈维炳,党崇雅你们先别急着否认,既然锦衣卫找到了账册,无论真假都必须查证。是黑是白,是忠是奸,一查便知。”
“此事关系重大,限锦衣卫两日内破案。”
“陛下,臣冤枉!”沈维炳欲哭无泪,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有这一天。
以锦衣卫的做事风格,他很可能无法活着出来。
“范尚书你正好管着工部,朕有一计可使火器发射速度大大提升,名曰纸壳火药。”
“纸壳火药?”范景文不解的问道:“请陛下赐教。”
“将铅丸和火药装进同一个纸筒,装填时将纸筒撕破,把火药,铅丸连同纸筒一起塞进去,既能保证火药装填足够分量,又能增加装药速度。”
范景文拿起一把火铳仔细想了一会,越想越觉得这个方法有效,当时就忍不住开始试验。
他先是找来一张纸,随后从旁边守城士兵身上拿来火药壶和铅丸,然后开始按照崇祯的想法进行包装。
在崇祯的指导下,范景文很快总结出了经验。
弹丸和火药虽然是装在同一个纸筒内,但二者中间需要隔离,否则气密性会大大降低,影响杀伤力。
其次,包火药的纸不能太硬,太硬无法压实;也不能太软,太软会漏药。
经过几次测试后,范景文得到了想要的结果。
他看着手中的纸壳惊叹连连:“陛下,如果把咱大明军的火药都改成这样,战斗力至少提升一倍!”
“那就立刻安排匠人制作,并配发给守城将士进行测试。”
“遵旨,臣这就安排,只是工部匠人都在制作手雷,短时间内做不了太多。”
崇祯想了想,火铳和鸟铳改用纸壳火药的技术含量较高,火药多了会炸膛,少了威力不足,最好由工部和内廷的兵仗局制作。
至于手雷...技术含量基本没有,只要装药量足够多就行。
“手雷的制作交给内廷,你们工部和兵仗局全力制作纸壳火药。”
“臣领旨。”
针对守城士兵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,崇祯让内阁督促兵部和户部着手解决。
回到乾清宫已是傍晚时分,王承恩拿着一张写满字的纸在殿外等候。
“皇爷,邸报撰写好了。”
“哦?”崇祯对王承恩的办事效率有些刮目相看。
他拿起邸报,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。
总体来说写的还行,除了信息有些滞后,标题不够明显外没有别的毛病。
本想安排人连夜印刷,考虑到明天早朝要干的大事,他让王承恩把头版头条的位置空出来,次日再进行印刷。
王承恩刚走,王之心匆匆来到殿门外:“臣王承恩求见陛下。”
“进来吧。”
“陛下,臣已将国公府围了一天一夜,不知陛下有何旨意?”
“行刺朕的凶手确定是朱纯臣?”
“回陛下,证据确凿。虽然没有人证,但物证确凿。”
“那就行,把那些番子都撤回来吧,回来后去兵仗局帮着干活。把朱纯臣和证据移交给刑部,三司会审后再做发落。”
“臣遵旨,臣告退。”
“慢着!”
王之心得到旨意后刚要走,被崇祯喊了回来。
“王之心,你在定国公府收了多少银子?”
“陛下,臣...”王之心刚想说自己没收钱,但看着崇祯犀利的眼神,他把后半句话咽了回去。
那仿佛能看穿一切的眼睛太可怕了,竟然知道他收了定国公的银子!
“臣...没主动要,是定国公非要塞给臣,臣无奈只好收下。”
说着,王之心跪在地上一脸委屈的磕头。
“呵...看这意思,你是被迫受贿?”
“臣不敢,臣惶恐。”
“朕不管你做了什么事,收了多少银子,只需要你记住。从今日起,你收的银子九成交给朕,剩下的一成留给自己。”
王之心愣了下,随即跪地不停磕头:“臣不敢,臣生是陛下的奴婢,死是陛下的仆人,臣愿将所有银子都献给陛下。”
“陛下,臣以为可以。”
“那就好!”
放下小号手雷,崇祯把目光看向第二个。
第二个手雷与第一手雷同样大,区别是最外面一层纸的颜色不同。
范景文介绍道:“陛下,此乃二号手雷,从里往外依次是火药,硬纸,铅丸和铁砂,硬纸。重约五斤,捻信长五寸,点燃后五息左右爆炸。”
“嗯。”崇祯微微点头。
在只有黑火药的年代,要想威力大只能增加手雷火药填装量,相应的体积和重量也会增加。
“继续说,说完了再测试。”
“遵旨。”范景文后退半步把位置让给了汤若望。
“皇帝陛下,这分别是我制作的三号和四号手雷。三号手雷从里往外依次是火药,硬纸,铅丸,硬纸。四号手雷,从里往外依次是火药,硬纸,碎铁皮。它们的捻信长五寸,点燃后五息左右爆炸。”
崇祯轻轻点头。
三号和四号手雷只是尺寸上的放大,并无其他特殊之处。
没亮点也没毛病。
这个老外好像被自己的规则限制住了。
崇祯有些泄气的看向最后一个超大号手雷。
“陛下!”焦勖声音粗狂,给人一种憨憨的感觉。
“这是臣制作的五号手雷,臣给他取了个名字叫震天灭地雷!”
崇祯看着超大号的尺寸点了点头:“从分量看确实能震天灭地,就是不知有没有独特之处。”
“有,嘿嘿!”焦勖嘿嘿一笑,他拍着超大号手雷说道:“俺在手雷里面加了些佐料,最里面是火药,火药外面包了一层硬纸。硬纸外面放了四种东西,第一种是铅丸,第二种是砒霜,第三种是巴豆,第四种是辣椒面。”
“最外面是硬纸,捻信长十寸,点燃后十息后爆炸”
听完焦勖介绍后崇祯愣了好一会。
这厮外表粗犷给人一种憨憨的感觉,闲暇时还能写字出书一副书生气息。(《火攻契要》一书出自焦勖之手,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阐述火炮生产和使用的技术指南。)
没想到他制作的武器竟然如此阴狠毒辣。
辣椒面,砒霜,巴豆...
好家伙!
直接从热武器进化到生化武器。
这厮幸亏没有生活在二十世纪,否则妥妥的生化武器专家。
崇祯对焦勖的脑洞非常赞赏,他拍着对方的肩膀鼓励道:“焦员外郎果然是栋梁之材,朕心甚悦。”
夸完焦勖后崇祯转身继续对范景文和汤若望说道:“你们做的东西朕看了也很高兴。”
反正夸奖不要钱,崇祯毫不保留的对三人进行一番称赞。
“陛下过誉了,臣只是尽为臣之道而已。”范景文有些受宠若惊。
工部不同于其他部门,除了花钱就是花钱。平日里没少受到皇帝责备,这次被崇祯夸奖属实有些意外。
范景文年纪大,为官时间长,对衙门里的这点事门清的很。
试问工部有几个不贪的?
以前工部尚书张凤翔为例,他只当了不到一年的工部尚书,据说贪污的钱财已有数万之巨。
下面的侍郎能不贪吗?难道陛下不知道他们贪吗?
陛下显然是知道的,只是在工部任职的大多是人才,朝廷又是用人之际,只要不犯大错不贪大财,陛下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“朕从内帑给你支取五十万两银子,安排工匠大批量制作手雷。滚木礌石之类的都要尽可能多的采买制作,以备守城。”
“遵旨!”范景文带头跪地,磕头领旨。
“起架,回宫!”
万幸的是,这场鼠疫在崇祯十六年冬天已经度过了顶峰,虽然现在每天还有人因鼠疫而死,但规模早已不如从前。
简答来说,老百姓都有了抗体。
“不过陛下放心,据臣观察鼠疫之害早已大不如前,消散在即。”王庭梅见崇祯眉头紧锁,补充说道。
崇祯眯着眼问:“顺天府衙在这期间做过什么?”
“臣...臣按成化年间处理瘟疫之法处理鼠疫,于崇文、宣武、安定、东直、西直、阜城六门城外,各置漏泽园一所,提供草席棺木掩埋尸体。”
“再者,遍寻天下名医。江浙一后补县佐以针刺法医治鼠疫,颇有效果。臣让京师医者拜其为师,以治百姓。”
王庭梅低着头,满怀希望地细说着。
鼠疫给京师造成的损失可以用无法估量来形容,现在瘟疫得到了控制,绝对是大功一件。虽然他没有邀功的想法,但是皇帝既然问了,他也不好继续隐瞒。
“没了?”
“没...没了!”王庭梅见崇祯不但没有论功行赏的意思,听语气好像还不满意。
他顿时有些慌了。
“你们做的不错...”崇祯先是肯定了顺天府衙门的做法。
古人对瘟疫的认知有限,能做的也只有焚烧尸体,寻名医找良方。在那个封建迷信的时代,能让老百姓焚烧尸体已经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了。
肯定过后,崇祯话锋一转表达了不满:“但是不够...你说,何为鼠疫?”
王庭梅心中忐忑。
片刻时间他就对伴君如伴虎这个词有了深入的了解。
皇上先是表达了不满,随后对他们的行为表示了肯定,最后再次表达了不满。
皇帝的心思太难猜了...
“鼠传人,是为鼠疫。”
“不对!”崇祯摇头,“鼠疫并非以鼠传人,而是通过跳蚤传人。”
“跳蚤?”崇祯的言论把王庭梅整的怀疑人生了。
他从未听说过这种言论,如果告诉他的人不是大明皇帝,他肯定会一把个巴掌抽回去。
“陛下...臣费解。”
崇祯微微一笑,“朕之前也不知道,是祖父皇帝托梦告诉朕的。”
此话一出,王庭梅瞬间呆住。
今日早朝他也在殿上,君臣之间的对话全都听进了耳朵。
神宗皇帝先是托梦告诉陛下养心殿后面藏了银子,随后又告诉陛下鼠疫的祸根是跳蚤。
这得是多大的福泽啊!
古人对鬼神之说甚是敬畏,王庭梅缓过神后立刻跪倒在地,双手举过头顶后与脑袋一起扑向地面,口中忘情的喊道:“天佑大明,神宗黄祖保佑大明!”
崇祯医学方面的知识储备基本为零,平时感冒发烧全靠免疫力抵抗,扛不住了才会吃药。
但是,他了解鼠疫。
因为他亲身经历过一次。
鼠疫是一种强烈的传染性疾病,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。
它的病原菌是鼠疫杆菌,通过跳蚤传播。自然而然地就会在老鼠之间传播,也会传染给人类。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、严重的毒血症、淋巴结肿大、肺炎、出血倾向等,死亡率极高。
等王庭梅发完感慨之后,崇祯说道:“鼠疫传人全靠跳蚤,广发布告让城中百姓以稻草熏烤被褥,衣物;地面墙面用石灰水泼洒;禽畜圈中可先用稻草熏烤,再用石灰水泼洒,如此跳蚤可除矣。”
“其他方法朕一时半刻还想不起来,汝等自行摸索吧!”
“臣王庭梅替京师百姓谢过陛下!”王庭梅刚才跪拜后一直没起身,他再次将双手举过头顶,对着崇祯认真的拜了下去。
“朕的将士不是死在敌人手上,而是死在你这个户部侍郎手上!”
“来人,将王正治验明正身,斩首示众,诛三族,抄没的家产送往顺天府衙助京师百姓治理鼠疫。”
王正治听罢直接昏死过去。
得到皇帝的命令后,刽子手立刻行刑。
顷刻间,整个法场鲜血四溅,尸体遍地。
附近的官员纷纷捂住口鼻,看不出脸色到底是厌恶还是恐惧。
周围的百姓已经沸腾了。
“陛下圣明!”
“杀得好!这些贪官污吏全都该死!”
“杀得好!杀得好!杀得好!”
百姓们纷纷伸出右手,紧握着拳头在头顶上挥舞。
那一刻,响彻云霄!
负责警戒的士卒纷纷变色,面对如此数量的百姓,他们感受到了恐惧。
恐惧像是会传染,随着百姓声音越来越大,他们拿武器的手开始颤抖,身体也随之晃动。
崇祯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,心中无语。
这些兵卒的气势竟然被百姓压了一头,战力可见一斑!
他伸出双手示意众人噤声,整个西四牌楼瞬间安静下来。
崇祯隔空指向台下的百姓,朗声说道:“朕自登基以来灭阉党,守辽东,抗天灾,伐流贼。不求有功,但求无愧于大明子民和这江山社稷!”
“现流贼势大,直奔京师而来,京师告急!”
“朝廷为何把他们称为贼?”
“嘴里喊着善待百姓,冲锋时却让百姓在前,逃跑时让百姓殿后。”
“所到之处,一片狼藉。他们举着均田免粮的旗,逼良为匪,屠戮孩童,乃至奸淫掳掠,杀人放火,无恶不作。”
“你们愿意当流贼吗?”
围观的百姓们先是一愣,不知道该不该回答皇上的话。
崇祯继续说道:“朕本可以迁往南京一走了之,但放不下这京师百万黎民。所以朕决定固守京师,等待勤王之师。”
“流贼虽巨,但朕的背后有千千万万的大明子民,敌人纵有百万雄师,朕也毫不畏惧。”
“他们若敢战,那京师城下就是他们的葬身之地!”
“朕以天子之名昭告京师,即日起募兵备战,抵御流贼!”
...
崇祯慷慨激昂的说完这番话后,整个西四牌楼先是短暂的安静了片刻,随后响起震耳欲聋的欢呼声。
百姓们无比激动,纷纷用怒吼和夸张的动作发泄心中的情绪。
这一刻,他们等太久了。
在此之前他们是迷茫的,不知道该为谁而战。
甚至觉得流贼来是一件好事,帮着他们把那些贪官污吏全都杀死。
在他们心中,皇上是好的,也该效忠皇上。
但朝堂上这伙人是坏的,他们欺负平民,压榨百姓,贪赃枉法无恶不作。
皇上看不到吗?看到了为什么不管?管了为什么没效果?
百姓们迷茫了。
今天崇祯的一番话,将他们内心的血性重新点燃。
“募兵备战,抵御流贼!”
“募兵备战,抵御流贼!”
百姓们疯狂的挥拳,肆意的怒吼,宣泄着压在心底的血性。
崇祯满意的点点头,吩咐王承恩留下来摆摊,自己则回宫休息。
皇帝的御驾刚刚离开,太监宫女们便扯开嗓子喊道:“来瞧一瞧看一看,皇家御用之物便宜卖了啊!”
“万岁爷用过的痰盂,写字的毛笔,还有吃饭的筷子,只要价格合适就能带回家。”
“走过路过不要错过,购买金额前十的人可以免费获得参观皇城的资格!”
“没获得资格的人也别着急,一千两,每人只要一千两银子就能进入皇城游览半日。皇室出品必是精品,老少皆宜童叟无欺!”
“我家中钱财虽然不多,却也不少,转移时动静肯定小不了...”沈维炳担心的说道。
“放心吧,只要交了买路钱,巡捕营,锦衣卫还有东厂什么都看不到。”
(朝廷规定兵马司巡捕是白天,夜晚是巡捕营,锦衣卫则是日夜都巡,没有时间限制。)
“如此,甚好!”
“妙啊!”
沈维炳,杨汝成和党崇雅纷纷朝张凤翔深施一礼,露出满意的神色。
京师,皇城外。
“王承恩,先不回宫了,去一趟顺天府衙门。”
“遵旨。”王承恩命令队伍转向,朝顺天府衙门缓缓前进。
大明有一百五十三个府,最高行政长官被称为知府。直隶顺天府和南直隶应天府的长官被称为府尹。
知府为正四品官,府尹则为正三品。
其他正三品衙门用铜印,唯独顺天府用银印,与封疆大吏的总督、巡抚一个档次。
顺天府尹王庭梅早就得到了消息,他带着府丞,治中,通判,推官,儒学教授以及统历等官员跪在衙门外迎接。
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。”
“众卿平身!”崇祯没有立刻下马,而是坐在马上观察了一会。
王庭梅年约四十,消瘦的躯体外套着干净整洁的大红官袍,留着乌黑光亮的发丝,眉目俊朗,给人一种精神干练的感觉。
细看双目,流露着疲惫之色。
他手下的差役们更好不到哪去,一个个面黄肌瘦,不知是营养不良还是大病初愈。
若论哪个衙门的差事难办,顺天府当称第一。
京师有四贵。
皇室,宗亲,勋贵,朝臣!
这些人里面有实权的不怕他,没实权的职位比他高,怎么管?
看着憔悴的王庭梅,崇祯在记忆中搜索他的信息。
王庭梅是万历四十一年二甲出身,与被赐死的内阁首辅周延儒同科。史书对王庭梅的记录不多,只记录他在崇祯十七年五月十四日在南京当上了应天府尹。
是个可用之人!
在崇祯眼中,只要没投降建奴的人都可以用。
“陛下驾临顺天府衙,臣等不胜荣幸。”王庭梅见崇祯坐在马上没有动静,只能再次施礼。
“嗯,朕找你有要事相商。”
王庭梅不敢怠慢,急忙屏退其他人,把崇祯让进顺天府衙。
“不知陛下亲临有何指教?”
“朕问你三件事,你要如实回答。”
“是,臣不敢妄言。”
“截止到现在,京师鼠疫死了多少人?”崇祯死死盯着王庭梅的双眼,帝王威严瞬间笼罩对方全身。
王庭梅面露为难之色,不是他不想说实话,是数据太难统计了。
京师有百万人口,不可能做到一户一查,只能逐级上报。
明朝每10户为甲,甲有甲长;每10甲为保,保有保正。
甲长一般由各户轮流担当,都是催粮征税服徭役的破事,没人爱当。保长不轮流,基本都是大乡绅担任。
数据统计到保长这里后并不是直接交到衙门,而是交给负责这一片的差役,最后汇总到衙门。
暂且不管数据真假,统计这种数据肯定非常慢。
见王庭梅面露为难之色的,崇祯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。
他快速思考后改口问道:“大概有多少?不用太准确。”
“回陛下...”王庭梅说话时故意停顿片刻,见崇祯没有生气的意思后才继续说道:“臣估计京师百万民众已十去其二。”
崇祯听罢,情绪瞬间低落下来。
官方估计是百分之二十,那么实际只多不少。
据历史记载,明末鼠疫始于崇祯六年,地点在山西。崇祯十四年传到河北,北京一带,造成北京人口的大批死亡。
“这不用你操心,老子有办法。”
“李二狗?”
“末将在!”一个高大健硕,双肩极宽的汉子催动战马向前快走两步。
“你带二十几个兄弟,拿上盾牌围在老子身边,老子走到哪你们就跟到哪。跟的时候机灵点,如果看到有人张弓搭箭,或者用鸟铳火铳朝老子瞄,别管老子在干什么,直接用盾牌护上来,听到没有?”
“末将领命!”李二狗指挥手下收敛盾牌。骑兵盾牌相对小巧,他们每人给自己准备两个。
准备完这些后,刘泽清心里的安全感顿时爆棚。
坠马受伤能骗崇祯一时,但也仅仅能骗一时。
所有人都知道那是借口,麾下一万五千兵马,主将受伤就不能作战了?
为什么不派副将进京勤王?
朝廷缺的是兵不是将。
惹恼了崇祯和朝廷,肯定没有好下场。
现在朝廷给他下旨,让他去铁门关护送太子南下,同时发放饷银。名义上是好事,实际上有可能是陷阱。
他必须深思细虑,将所有不利于自己的东西全都考虑进去。
天时地利,月光星象,甚至出发之前罕见的进行了沐浴更衣。
将所有事情都吩咐好之后,刘泽清重新回到马车内,躺在里面闭目养神。
不多时,队伍来到铁门关外。
刘泽清的马车在距离城门百余步的地方停下。
看着漫山遍野的骑兵,刘泽清冷冷一笑,吩咐道:“张远,去叫门。”
张远催动战马来到城门前:“在下张远,奉命传话!山东总兵刘泽清和五千骑兵就在身后,其余大军已在城南五里处扎营。刘总兵奉旨护送太子去往南京,请太子军中议事!”
黄蜚皱眉看向刘文耀,有种不好的预感。
他压低声音问道:“刘都督,刘泽清说这话是什么意思?这是请吗?分明是命令!如果太子不去,难道他还想造反不成?”
刘文耀借着月光往下看去,五千骑兵遍布山野。在火把的映照下可以看出,所有人都很严肃,似是如临大敌。
“刘泽清缺钱,既然圣旨上说太子带着军饷,他就不会放过这些钱。在他眼里,太子可以不要,钱不能不要。”
“如果不给钱,他会造反?”黄蜚有些不信的问。
“他不会造反,但是会攻城!”
说罢他上前一步扶着城墙的垛口说道:“本官乃左都督刘文耀,奉旨护送太子去往南京。既然刘总兵不便进城,那就让他来城门前议事。”
左都督刘文耀...正一品官职,属于明代武官最高的衔级。
刘泽清是总兵,正二品。
张远任守备一职,正五品,给刘文耀提鞋都不配。
这事他做不了主,拨马来到刘泽清马车旁,把话原封不动的传了回来。
刘泽清眯着眼睛想了想。
他此行第一目的是太子手里的钱,第二目的才是太子。能挟持太子最好,挟持不了就拿钱走人。
既然刘文耀妥协了,他也没必要坚持。
吩咐一声:“走,去会一会刘文耀。记住,尽量将马车往城门下赶。火炮和火铳太重,平射容易,向下射极难操作。只要躲在城门前,他们就没办法偷袭。”
“手铳威力小,咱们的盾牌能抗住。”
再次嘱咐之后,刘泽清的马车很快来到铁门关前,在距离城门三十步的地方停下。
他躬身蹲在马车里朝外喊:“属下刘泽清参见刘都督!不知太子在哪里?属下想拜上一拜。”
刘文耀轻轻啐了一口,刘泽清声音浑厚,声调高昂,丝毫没有受伤的样子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