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52小说网 > 现代都市 > 八零:开局惩治极品亲戚,她产业半条街全集小说

八零:开局惩治极品亲戚,她产业半条街全集小说

折耳根的猫 著

现代都市连载

最具实力派作家“折耳根的猫”又一新作《八零:开局惩治极品亲戚,她产业半条街》,受到广大书友的一致好评,该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是姜甜韩季松,小说简介:得久一点,田螺肉更好吃。等到田螺做好了,锅里的泥鳅和黄鳝也熟了。揭开盖子,倒入砂锅,把炸香的蒜片、洋葱再倒上去,最后撒点葱花。一道简易版本的杂鱼煲就做好了。李桂芬从姜甜开始炒菜的时候,就靠在厨房门边上看着了。见她动作熟练,炒菜的姿势看着比她男人还专业,不由暗暗咋舌。她倒是压根没想到姜甜是重生的,还以为她家是不是有人在农......

主角:姜甜韩季松   更新:2024-04-06 05:51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姜甜韩季松的现代都市小说《八零:开局惩治极品亲戚,她产业半条街全集小说》,由网络作家“折耳根的猫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最具实力派作家“折耳根的猫”又一新作《八零:开局惩治极品亲戚,她产业半条街》,受到广大书友的一致好评,该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是姜甜韩季松,小说简介:得久一点,田螺肉更好吃。等到田螺做好了,锅里的泥鳅和黄鳝也熟了。揭开盖子,倒入砂锅,把炸香的蒜片、洋葱再倒上去,最后撒点葱花。一道简易版本的杂鱼煲就做好了。李桂芬从姜甜开始炒菜的时候,就靠在厨房门边上看着了。见她动作熟练,炒菜的姿势看着比她男人还专业,不由暗暗咋舌。她倒是压根没想到姜甜是重生的,还以为她家是不是有人在农......

《八零:开局惩治极品亲戚,她产业半条街全集小说》精彩片段


姜甜愣了一下,这才想起来,卧槽!

上辈子她这个年纪的时候,确实不会做菜啊!

胡琼芳绝对是个好母亲,也并没有因为生了儿子,就让闺女在家里当牛做马。

在她心里,儿子女儿都是她的心头宝。

哪怕婆婆再欺负她,家里活儿再重,她宁可自己累得像头老黄牛,也很少让儿女帮她干活。

所以,上辈子姜甜真正开始学做饭,其实是在胡琼芳死后,她到工地食堂打工,误打误撞,才跟食堂大师傅开始学做菜的。

而今天她要给李桂芬做的这道菜,就是那位大师傅的拿手菜——杂鱼煲。

前世她打工的那个工地,包工头特别喜欢钓鱼,没事就钓一堆乱七八糟的鱼回来,让大师傅帮忙做一下。

大师傅也被他烦死了,一开始还能耐着性子精心烹饪,到后来就忍不住开始摆烂了。

并且自创了这道让包工头惊为天人的“杂鱼煲”——其实就是把包工头钓回来的各种鱼,烩成一锅乱炖!

倒霉的是,因为这道杂鱼煲太受欢迎,后来每次包工头过来吃饭,都必点这道菜。

大师傅做这道菜做的都快吐了,后来实在不想做了,索性就把这道菜的手艺传授给了姜甜,让她代做。

反正都是在后厨做饭,只要味道差不多,谁管你是不是大师傅做的?

结果没想到,姜甜还真把这道菜的精髓给学去了。

杂鱼煲要想做的好吃,除了考验手艺之外,还有两点很重要。

一个是食材一定要新鲜,鱼虾泥鳅之类的,最好都是现做现杀。

另一个就是需要浓油赤酱。

这也是为什么姜甜之前在家里从来不做这道菜的原因。

姜家厨房常年只有两样佐料:盐和糖,没有足够的佐料,她就是厨神再世,也做不出好吃的杂鱼煲啊。

幸好李桂芬家是开饭店的,厨房里常用的调味料都有。

姜甜先把配菜切好,然后热油锅,把姜片、蒜片、花椒和香葱放进去,炸香后捞出来。

然后倒入处理好的泥鳅和鳝段,翻炒的时候加入料酒、米醋、酱油、蚕豆酱和干辣椒,等翻炒到表面沾上了均匀的酱汁,再加一勺盐,一碗水,盖上盖子焖煮十分钟。

趁着这个功夫,姜甜又拿了一个炒锅出来,如法炮制,把田螺也炒好了,倒在砂锅下面。

田螺壳耐烧,垫在砂锅下面,可以防止加热的时候糊底,而且浸泡了汤汁后,炖得久一点,田螺肉更好吃。

等到田螺做好了,锅里的泥鳅和黄鳝也熟了。揭开盖子,倒入砂锅,把炸香的蒜片、洋葱再倒上去,最后撒点葱花。

一道简易版本的杂鱼煲就做好了。

李桂芬从姜甜开始炒菜的时候,就靠在厨房门边上看着了。

见她动作熟练,炒菜的姿势看着比她男人还专业,不由暗暗咋舌。

她倒是压根没想到姜甜是重生的,还以为她家是不是有人在农村是给人做席面的。

如果是这样的话,那倒是能解释得通了。

农村有些帮人办大席的师傅,做菜的手艺确实不一般。他们夫妻两个能在省道边上开这么一家小饭馆,还是多亏了丈夫在镇上一个办大席的老师傅身边,卖苦力学了几年手艺。

老板娘走神的时候,姜甜已经迅速把杂鱼煲做好了。

“好啦!可惜没有野生的小鲫鱼,还有黄骨鱼,要是能加这两样鱼,这杂鱼煲就更鲜了。”


“我想了一下,往年稻田里的水放干了之后,田埂上的黄鳝洞里,也是能钓到黄鳝的,里面有水,黄鳝都躲在洞里呢。”

“今年咱家的两亩多水稻,我打算包给别人割,到时候你在家做饭,我去地里钓黄鳝。”

“我算了一下,一天要是能钓上来十斤黄鳝的话,就能卖七块钱,去掉给雇工的两块钱,还有管饭的一块钱,咱家还能多赚四块钱呐。”

最关键的是这样人还不累。

不是只有姜甜怕她妈把自己累倒了。

胡琼芳自己更怕生病,她倒下了,谁来照顾她这两个孩子呢?

不得不说,死了男人,没了婆婆之后,胡琼芳女士好像一夜之间被迫成长起来了。

姜甜目瞪口呆。

这还是她那个逆来顺受、半步都不敢迈错的亲妈吗?

她自己都没想到居然还能雇人帮忙割稻子!

“怎么不说话?累着了?”胡琼芳见女儿半天不说话,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女儿的额头。

还好,没发烧。

姜甜连忙点了点头:“妈你说的太对了,咱们雇人割稻子吧。”

“这样我每天做完饭,还能去捡点田螺回来。”

“稻田里放了水之后,田螺还比平时好找呢。”

“咱们多捡点,拿回来养着慢慢卖,嘿嘿~”

母女俩达成赚钱的共识之后,立刻干劲十足地分头忙活起来。

胡琼芳歇了口气,就拿起背篓,准备出去打猪草。

顺便还要去给菜园子浇点水,再摘点菜回来晚上吃。

姜甜也提着个小破塑料桶,拿着铁锹跟在她妈后面,打算去别人家粪堆附近挖点蚯蚓回来。

没办法,她们家粪堆里的蚯蚓,都快被她挖绝种了。

幸好这年头好多农村人都不舍得花钱买化肥,家家户户都在屋后堆个粪堆自己沤肥。

平时家里的牛粪、猪粪什么的,清理出来,一层粪肥,一层土,再来一层厨余垃圾什么的,这样一层层堆起来,沤出来的肥料,也不比化肥差到哪里去。

姜甜找了个粪堆,跟主人家打了个招呼,就埋头挖了起来。

这个粪堆估计很久没人来挖了,没一会儿,姜甜就挖了满满一桶,弄了些土盖在上面,让蚯蚓不要爬出来,姜甜把蚯蚓提回家,洗干净手,看了看时间,也差不多快放学了,赶紧去厨房做饭。

上午卖了黄鳝之后,又在李桂芬家吃了午饭,出来的时候还不到十二点,母女俩索性在省道附近的镇上逛了逛。

这还是姜甜两辈子头一回在省道边上的集镇逛街。

八六年的336省道附近,已经有好些集镇热闹起来了,不光是早市,午市也很热闹,卖鲜肉小馄饨的,卖面条饺子的,还有卖各种炒饭馒头大饼子的。

姜甜和姜诚正在长个子,衣裳都有些短了,胡琼芳在一家布店买了点花布和白色的确良布,还有一些棉布,打算给两个孩子做两件新衣服。

尤其是女儿。

胡琼芳从小是过惯了苦日子的,再加上那个特殊的年代,可以说,从出生一直到嫁人,她都没穿过花裙子。

做家长的都这样,自己小时候没有实现的愿望,就希望能在孩子身上实现。

胡琼芳已经过了穿花裙子的年纪了,但女儿却正是穿裙子的年纪,她仔细给女儿挑好了一块花布,打算回村找邻居家借一下缝纫机,给闺女好好做两身裙子。

姜甜对花裙子没啥执念,却拽着她妈去了卖猪肉的摊子,买了一块猪板油。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